您当前位置:张恩东摄影 >> 游记与视频 >> 浏览文章

鸣沙山与月牙泉

日期:2021年03月08日         文章点击数:
       中国有几大鸣沙山,新疆的巴里坤、内蒙的达拉特旗、宁夏的中卫、甘肃的敦煌,或叫鸣沙山、或叫响沙湾,都因为沙鸣而得名。而最为著名的、历史故事最丰富的当属敦煌鸣沙山。四大鸣沙山都曾去过,唯有敦煌鸣沙山去的最晚。原因也是因为最出名的地方,游人也最为多,赏自然景观还是多一份清净,少一份喧闹更会让人感到心旷神怡。
      夏日的沙漠是炽热的,遥望地平线上翻滚着热浪,烈日下的沙砾,蒸腾着一股股热气,这是名副其实的火炉。由于热浪的作用,沙漠上不停的刮着不大的旋风,旋风卷起细细的黄沙,像平地冒起的黄烟,打着转在沙漠上飞奔。中午的鸣沙山除了难耐的酷热,还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漠,令人感到凄凉与孤寂。视线里没有树木,也见不到一株小草,没有一点绿色。茫茫戈壁滩无边无沿,无遮无拦,与浩瀚无际的蓝天、随风飘浮的云朵遥相呼应,天无边,大漠也无边。高原的光线强烈而毒辣,在如此热的正午,我没有勇气走向大漠的深处,索性把最美的期待留给明天的日出。
   清晨的鸣沙山和中午判若两个世界,微风吹拂,凉爽惬意。天空还是灰蒙蒙的,景区里已经热闹起来,人流络绎不绝,一群群年轻人兴高采烈的徒步攀登陡峭的沙坡,攀登的开始总是竞技中带有兴致,到了终点就是疲惫不堪的沉默。适合多数人的还是骑着骆驼上山,我骑在驼背上,忽上忽下的颠簸着,望着渐渐清晰的鸣沙山,思古之情油然而生,在一串串驼铃声中,仿佛看到了古丝绸之路上,一队队商旅艰难的跋涉,一个个铮铮铁骨的戍边士兵,保卫疆土的情景。当今天以游览的心态骑在驼背上,内心深处生出一种复杂的情感。
鸣沙山与月牙泉
      清晨的暖阳总是让人愉悦,当金灿灿的朝辉,渐渐染红了东方的天际,天空的薄云如火烧一般,阳光一点点从沙脊顶端向下移动着,太阳慢慢的照到半山腰,此时的沙漠被暖阳侵染的通红,一峰峰骆驼留下长长的影子。驼队到了沙山的顶峰,太阳已经高高的升起,沙漠的色彩也渐渐的由红变黄,此时的鸣沙山因为热热闹闹的人流,也多了一分热烈,少了一分凄凉。站在鸣沙山的最高峰,感觉太阳就挂在头顶,蓝蓝的天空就如一顶巨大的帽子般向着沙漠扣下来,头顶蓝天的感觉这时体会的最真切。
       当驼铃声再次响起,骆驼排着长队缓缓下山,慵懒的步伐伴着叮铃的驼铃声,成为丝绸之路上流动的永恒。我遥望渐渐远去的驼队,走过之处留下了一行行深深地蹄印,感觉一阵风便会掩平这些印迹,不由得心生感慨,在这里大漠风沙不知掩埋了多少历史的痕迹,浩瀚黄沙沉淀着厚重的历史。在历史与自然面前个体是那样的卑微,我们可以抓起沙随意扬洒,可以把它任意踩在脚下,但有谁能够把一座山连根拔起?又有谁能把一座山夷为平地?
       提到沙漠,自然就会想到缺水,似乎水与沙漠天生的无缘。自古就有“清泉不融流沙,流沙避之清泉“之说,可是,大自然在鸣沙山这里却创造了奇迹,在沙漠里出现了一湾清泉。清泉自然形成,形如残月,分明就是天上月亮对这片沙漠的恩赐,或者是天上银河里跌落在沙漠上的一泓清泉。月牙泉长不过300余米,宽不过50余米,它泉水清澈,水光潋滟,灿若星月,亮如镜子,静卧于荒漠,暴晒于烈日,蒸腾于日月,四周风沙弥漫,狂风肆虐,它却能千年不枯,万年流淌,昂扬生命的鲜活与绿意,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?最让我疑惑的是,月牙泉形状为什么是残月,而非满月?莫非世上之事都不能圆满?自然之物也总是存在着残缺和遗憾?
        离开景区,我远远的望着鸣沙山,难怪在中国几大鸣沙山中,这里如此闻名。谁说沙漠里不能有清泉,清泉旁容不得沙漠?眼前的一切告诉我们这不是遥远的童话,而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奇迹。鸣沙山以山的坚硬存在,月牙泉以泉的温柔荡漾。所以它才能深入众多名家的诗里、画里,隽刻在每一位来者的记忆力!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20年8月8日补记
 
 
上一篇:喀什土陶,古老技艺的传承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下一篇: 敦煌魔鬼城
版权所有 Copyright@ 2010 张恩东 版权申明: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..     站长统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