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来到仙本那之前,我从来没有想像过在当今的文明世界中,竟然还有没有国籍的民族。带着疑问,带着好奇,也带着一份热心登上了在地图都无法找到的小岛,这里居住着有“海上吉普赛人” 著称的巴瑶族。他们享受在天堂般的旖旎世界里,却生活在如地狱般肮脏的吊脚木屋中。走进他们的小岛,自然而然的就会看到他们简单纯真,友好善良和与世无争的淳朴。这个古老的部落,世代生活在大海上,有的是大海赋予他们的生存技能,有的是自由自在和无忧无虑的性格,也许这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海洋游牧民族。
几天来巡游在不同的海岛,除了奇异美丽的自然风光令人陶醉外,巴瑶族鲜为人知的原始生活更让我好奇。他们没有国籍, 终生守着这一方海域,究其历史原因只有一个又一个无法证实的传说,却没有一个可以佐证的历史记载,他们似乎成了地球上的天外来客。最令人心酸的还是他们艰苦的生活状态,有巴瑶人的地方,就有破旧的高脚木屋。几根木头、几张茅草搭成的高脚屋,远远望去,仿佛是一座悬在半空的密集村落,小木屋就成了他们的安身之处。我仔细观察了这些长脚木屋,发现它们的墙壁一般是用棕榈叶、木板围扎而成。此外,也有一些是用一两块破铁皮或废弃的波纹瓦围成的。每一座独立的木屋通常还有个露台,人们在上面玩耍、煮饭、洗衣、洗澡、晒渔网等。
有一次我们的快艇靠近一户海上人家,离开快艇,登上木屋的梯子,来到被海水摇晃的木屋里,木屋四处漏风透着亮,没有床铺,木板上也没有铺任何东西,晚上就睡在上面,一家七八口人,挤在一个几平方米的木屋里,令人无法想象。再看木屋内,没有电视、没有网络、没有玩具,除了锅、碗、瓢、盆等简陋而破旧的生活用具外,家徒四壁一无所有。还有些更困难的家庭以船为家,整日漂泊在大海。船中间有蓬遮挡,用于起居,而船头、船尾则是开放的,用于撒网、摇浆、做饭和晾晒衣物。这就是巴瑶族人基本的生活状况,如果不是亲眼所见,我无法相信在马来西亚如此美丽的海岛上,还有这样一个民族,一个没有国籍、没有现代文明、没有医疗和教育的巴瑶族。他们成了地球上的黑户,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,却无法走出这些孤独的小岛。
走进仙本那这片海域,引人注目的还有这里的孩子。在椰树掩映的小村里,见到最多的就是小孩子们,他们或在高脚木屋的平台上张望、或在村子的沙地上嬉戏,见到外来的不速之客,也许是习以为常的原因,并不感觉好奇,而是围前围后的伸着小手索要糖果,一张张小脸透着稚气与纯真。由于贫穷的原因,几岁的小男孩大多都光裸着身子,小女孩也光着上身,皮肤晒的黝黑。这里每家每户都有很多孩子,一家十几个孩子是都很平常。对于这些在海岛出生的孩子们,游泳和潜水都是高手,甚至没学会走路,就已学会了游泳,每次接近海岛,在蔚蓝的海面上,经常会看到很多几岁大的小孩划着独木舟,在清澈透明的海面行走,如同漂浮在空中一般。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有一次在一片淡绿色的海面上,有很多立在海水中的高脚木屋,小男孩们看到有外来客,立刻冲出木板房,站在破烂的木板台上向我们招手,继而三三两两的小男孩翻滚着跳跃入海,优美的姿态不亚于专业的跳水运动员。仙本那的孩子们与城里的小朋友相比,虽然物质上有着天壤之别,但那清澈的眼神和天真的笑容让我感受到,阳光下的大海依然是孩子们最美的天堂。
几天来的行走,让我好奇巴瑶人的生活状态。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小岛的海上游牧民族,大海就是他们的依靠。与仙本那迷人的景色相比,巴瑶族的村寨与美丽的自然风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。破烂的木屋漏风漏雨,天真活泼的儿童衣不遮体,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及其匮乏,在这里看不到任何现代的生活符号。所有巴瑶人的村子里,看不到一个学校,也没有一个诊所,更没有商场和饭店。对于十几口人的每家每户来说,吃饭是他们最大的难题,不论大人和孩子,每天出海捕捞海物是他们的食物来源,在他们眼里谷物和蔬菜是餐桌上最奢侈的食品。偶尔在深海捕捞的龙虾或鲍鱼之类的高档海产品,自己却舍不得吃,卖出去换取一点生活必需品。面对囧破的生存条件,最令人心酸的是他们没有国籍,在这片国土上没有身份,或许世世代代也无法走出小岛,孤独和与世隔绝成为巴瑶人不得已的选择。
当我就要离开仙本那这些小岛的时候,回望碧空下如空气般透明的海水,内心既有同情也有感叹,同情的是他们距离现代文明的遥远,感叹的是老天爷的公平,给了他们世界上最美丽的大海。我更愿意祈祷他们,有一天能够走出海岛,过上美好的现代生活。
2017年11月21日写于仙本那